一则发生在成都街头的犬只冲突事件,连日来悄然引发不少讨论——10月10日下午,龙泉驿区西河街道翠竹路上,一名商铺店主与一条无主哈士奇的意外互动,最终以犬只被砍后不治、店主受伤就医的结局收场,而事件后续网友的多样反应,更让这场原本单纯的意外,成了探讨“情绪与法律”“管理与责任”的焦点。
时间拉回10月10日14时40分左右,这条约两岁的公哈士奇,其实在4天前就已流浪到翠竹路附近。当时它戴着项圈,身上还算干净,周边一家商户见它没有主人信息,猜测可能是刚走失,还特意投喂了几次,盼着主人能早日找来。可谁也没料到,这天它突然闯入一家商铺,径直撕咬店主何某某饲养的家禽。何某某见状急忙上前制止,不想犬只转而攻击他,锋利的牙齿划伤了他的左手手臂。情急之下,何某某拿起店内刀具砍向犬只,导致犬只受伤。周边商户发现动静后立刻报警,社区工作人员和民警很快赶到现场,受伤的犬只被紧急送往宠物医院,但终究因伤势过重,由农业农村部门委托的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了无公害处理;而何某某也第一时间前往医院就医,并按医嘱注射了狂犬疫苗,避免感染风险。
展开剩余73%事件经网友拍摄视频传播后,很快在网络上发酵。10日当晚,就有部分情绪激动的网友赶到涉事商铺前,在门口摆放花圈和纸钱,还有人通过各种途径找到店主电话,在电话里辱骂何某某。这些行为让本就因受伤和事件冲击而情绪低落的何某某更加难受,11日当天,涉事商铺干脆没有开门营业。民警和街道工作人员不得不专门到场维护秩序,防止现场冲突进一步升级。
不过,随着事件细节逐渐清晰,社交平台上理性的声音慢慢盖过了过激的情绪。
有网友从事件全貌出发,客观分析道:“店主看着自家家禽被咬,自己还被狗抓伤,生气是肯定的,但用刀砍狗确实太冲动了。其实当时可以先把狗驱离商铺,再联系城管或者动物保护组织,说不定能有更温和的解决办法。”
也有网友针对部分人的过激行为提出批评:“摆花圈、打电话骂店主真的过分了,这已经不是单纯的‘心疼狗’,而是涉嫌骚扰和寻衅滋事了。就算不认同店主的做法,也不能用违法的方式发泄情绪啊。”还有网友关注到流浪狗管理的漏洞:“这条狗有项圈,说明之前是有主人的,大概率是走失了。如果一开始有人发现它后,及时联系动物收容所或者相关部门,说不定就能帮它找到主人,也不会发生后面的冲突了。”另有熟悉法律的网友补充道:“从法律角度看,店主砍狗可能涉及故意损毁财物,哪怕是无主犬只,也受相关规定保护;而网友摆花圈、辱骂则可能触犯治安管理处罚法,双方其实都踩了法律的红线。所以遇事真的要冷静,先想合法途径,别让‘维权’变成‘违法’。”
有法律从业者也针对此事给出专业看法,称这起事件本质是“财产权益纠纷”引发的连锁反应,无论是伤狗的店主还是部分过激网友,都存在突破法律边界的问题。他认为,何某某面对犬只攻击和财产损失时,没能守住法律底线,砍狗行为明显不可取;而部分网友用极端方式表达情绪,同样越过了法律框架,这类行为并非“正义之举”,反而可能让自己承担法律责任。他特别提醒,无论遇到人身安全威胁、财产受损,还是看到动物受伤害,都应优先选择报警、诉讼等合法途径解决,任何超越法律的“自力救济”或“道德审判”,最终都可能让自己从“受害者”或“同情者”变成“违法者”。
10月11日,龙泉驿区西河街道办发布官方通报,进一步还原了事件全貌,确认了“无主犬只咬家禽、攻击店主致伤”“店主砍狗后就医”“犬只无公害处理”等关键事实,并明确表示,接下来会联合区城管、公安以及物业等社会力量,加强辖区内犬只管理,包括流浪犬收容、养犬规范宣传等,推动营造和谐健康的人居环境。通报发布后,不少网友表示支持,有网友留言:“终于有官方说法了,加强犬只管理才是根本,不管是有主狗还是流浪狗,都得有规范,这样既能保护居民安全,也能减少动物受伤害的情况。”
回看这起事件,其实没有绝对的“对错双方”,更多的是意外冲突下的情绪失控与处理失当。店主面对突发的财产损失和人身伤害,一时冲动采取了过激手段;部分网友出于对动物的同情,用违法方式宣泄不满,这些行为都偏离了理性解决问题的轨道。而事件真正值得我们关注的,不仅是个体在冲突中的选择,更是如何从根源上减少这类矛盾——这需要相关部门加强流浪犬收容与管理,完善养犬规范与监管;也需要每个市民在遇到问题时多一份冷静,守住法律底线,用合法途径解决分歧。毕竟,和谐的人居环境,从来不是靠“以暴制暴”或“道德绑架”实现的,而是靠法律的约束、理性的沟通,以及每个人对公共责任的共同承担。
发布于:河南省亿策略配资-配资软件app-今日配资-配资网哪个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