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交通运输厅持续优化大件运输“一件事”
大幅提升企业和群众办事体验
一是推进功能完善,申报申领更便捷。在全国率先上线福建省大件运输并联许可系统3.0,创新开发系统智能填报、智能线路选择辅助等功能,同步启用新版省内超限运输通行证电子证照,为企业提供“一键填报、智能预审、在线领证”的全流程数字化服务。二是推进一网联办,材料跑动双精简。联合公安、住建部门建立大件运输“一件事”审批联动机制,推动跨部门业务一网联办、一表申请。通过电子证照共享和“数据最多采一次”,申请材料由20项精简至8项,压减60%;办理跑动次数由3次减为1次,压减67%;办理时限由法定36个工作日提速至10个工作日,压缩72.2%。三是推进便民服务,渠道多元高效办。线上依托省网上办事大厅和“闽政通”APP实现全程网办。线下推动市、县交通运输部门全面入驻政务服务中心“一件事”综合窗口,提供“咨询+帮办”双轨服务。今年以来,累计办理跨省大件运输1.93万件,满意率达100%。四是推进安全护航,验算服务强保障。构建超100吨大件运输桥梁验算服务机制,今年以来累计提供277件次百吨级以上大件运输验算支持,顺利保障总重量252吨的“大件快递”从福清运往俄罗斯,创我省近三年大件运输重量新纪录,既有效防范重大运输安全风险,又为国家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工程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剩余86%(省交通运输厅效能办)
福州市聚焦退费“一件事”
推动社保医保退费体验再升级
一是“一厅联办”解痛点,退费“一趟办”。为方便参保人在更换就业单位、灵活就业等特殊情形下退回多缴、重复缴纳、优惠减免费用,推出“税务+社保+医保退费一件事”,在市、县两级政务服务中心设立退费服务专窗,统一标准,一次取号、一份材料、一回办结,办理时限压缩到1个工作日,费用到账时限压缩到15个工作日,有效解决了参保人在税务、社保、医保部门间“来回跑”的痛点。今年来共办理相关业务42428笔。二是“重塑流程”疏堵点,退费“方便办”。探索建立城区退费通办机制,通过“专窗受理-电子传输-限时办结回传”破解办事壁垒,实现全市通办。设置线上“税医联动窗口”,实现交互信息确认;依托“社保闽捷办”平台,推广“指尖”一站式办理,实现个人医保退费“掌上办”。今年来共办理医社保退费7039件、5235万元。三是“快处机制”消难点,退费“省心办”。制定《福州市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投诉处置机制》,加强相关职能部门联动处理。建立“联办业务”快反机制,制定社保费投诉处理指导意见,有效破解社保医保费征缴争议跨部门的难点。2025年以来,共处理社保费征缴争议处置诉求2043件,为2260人补缴779万元。
(福州市效能办)
厦门市强化“三抓”
持续提升机关效能建设质效
一是抓宣贯促深化。贯彻落实《福建省机关效能建设工作条例》,会同市社科联召开机关效能建设座谈会,凝聚社科智慧力量助力机关效能建设走深走实;组织力量修订完善十三项机关效能建设制度机制,会同市数据管理局建立健全政务服务办理、管理、监督等制度;坚持市区联动、部门跟进,在厦门日报、厦门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开展机关效能建设成效宣传报道,营造奋力拼搏、奋勇争先的浓厚氛围。二是抓督查保落实。推行“两化三单”(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任务清单、进度清单、责任清单)“项目工作超市”等服务保障机制,开展省市重点项目、招商项目和为民办实事项目现场督查,推动欧厝对台渔业基地渔港工程等10个滞后项目赶上进度。会同市数据管理局开展政务服务监督检查,组织机关干部和机关效能监督员开展“进流程”现场办事体验和暗访活动共2055人次,推动解决业务办理不规范等55个堵点。三是抓服务纾企困。会同市工商联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听取和收集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问题和诉求,梳理形成任务清单分解至相关单位办理落实。创建企业“窗外”事务协调服务机制,开辟“绿色通道”为企纾困解难。今年3月机制运行以来,受理企业诉求825件,办结核销789件,企业满意率100%。
(厦门市效能办)
莆田市创新服务企业“110”机制
精准破解企业发展难题
(莆田市效能办)
南平市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牵引
推动政务服务质效再提升
一是深化服务体验。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以企业群众办事需求为导向,梳理事项体验流程清单,推动市县244个审批部门主要领导围绕清单开展“政务大体检”“一把手走流程”活动,深入本系统本级窗口或基层审批窗口,推动解决审批标准不一、过程文书开具不规范、窗口人员业务不熟练等问题206项,已落实整改184项。二是推动集成联办。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发展的高频需求,建设线上企业综合服务平台,打通“惠企政策直通车”“企呼我应”“免申即享”等平台资源,集成人才、科创、政策等线上应用。围绕全市11条重点产业链,延伸拓展涉企服务“一类事”,试行一业一方案,一业一服务,逐步增强政务服务价值。如,武夷山“茶产业一件事”,覆盖全链条事项清单17个,将6个行政审批部门关联的“单项事”整合为“一件事”,以“茶产业链条式服务”专窗实现茶产业办事全周期管理。三是强化监督问效。全面对“高效办成一件事”窗口的事项管理、业务规范、工作成效等情况进行监测。成立政务服务大厅巡逻队伍,利用电子监控系统+窗口拉网式检查,建立问题周通报和提醒改正机制,对发现问题反复整改不到位的,由各级效能办会同政务服务中心联动督查,督查结果纳入绩效考评察访核验,推动问题整改落实。
(南平市效能办)
宁德市主动靠前服务
强化项目建设用林保障
一是深化协调联动,确保全域统筹。实行省市重点项目“一项目一档案”精细管理,建立部门“月度会商+现场联勘”互动联动机制,累计完成100个重点项目用林保障,其中2025年完成新建温福高铁、国道G228线等省市重点项目24个,面积224.1572公顷,同比增长51.5%。构建市县两级林地储备机制,保障项目使用生态公益林和沿海基干林带落实占补平衡的需要。二是创新服务模式,提速审批效能。推行项目用林提前介入、提前对接的“双提前”机制和“市县并联审查”模式,县级组件同时推送市级预审,市级审批周期压缩80%。实施重大事项“三级会诊”,省级主管部门及时帮助协调解决项目难题。今年以来,全市共获批建设项目使用林地180起,面积422.3341公顷,同比增长21.16%。三是强化政策衔接,争取多维保障。在蕉城区、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中心城区先行开展用地用林用草用海联动审批试点工作,合并简化报批流程及材料。出台《沿海基干林带市级统筹若干措施(试行)》,破解因县级沿海基干林带占补不足瓶颈。连续两年争取林地定额指标超一千公顷、居全省第二。2024年以来,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修建乡村道路免征森林植被恢复费83起、超5500万元。
(宁德市效能办)
华安县聚焦企业注销“一件事”
提升审批服务效能
一是集成联办提效率。设立企业注销服务专区,整合市场监管、税务等相关部门业务,实行“套餐式”联办服务。企业仅需提交营业执照等核心材料,通过部门联检、材料共享、并联审批等机制,实现“一窗受理、一次办结”。同步建立预检预警机制,提前排查未结清事项,有效规避公告驳回风险。企业办理环节由6个压减至1个,申请材料数量由16份减至8份,企业注销事项跑动次数由3次降至1次。二是全程优化疏堵点。针对审批办理时长过长、办事成本大等问题,县市场监管局会同县效能办,组建涉公安、税务等5个部门的专业帮办团队,建立“线上督办+线下服务”机制,利用“高效办成一件事”系统,实时跟踪办理情况,督导整改具体问题,为企业提供全流程指导和答疑解惑。同步开发电子档案系统,实现跨部门材料自动抓取,全面消除“多头跑、反复交”现象。优化后,企业注销由26个工作日缩减至11个工作日,有效缩短企业注销周期。三是双维惩戒筑诚信。建立“双维度”监管机制,对于企业隐瞒事实、虚假承诺等行为,依法撤销注销登记并纳入失信名单;对中介代理失信行为,纳入“中介黑名单”实行重点监管;创新“承诺补录”制度,税务部门对容缺办理事项进行后续跟踪,确保注销合规率100%。改革以来累计注销登记集成化服务248件,异议驳回率下降72%。
(华安县效能办)
泉港区聚焦“三办”机制
推动民生诉求服务高效化
一是聚焦接诉即办。构建高效流转体系,按照“先研判、再沟通、后分转”原则,建立多部门派单确责机制,推行首办责任制,规范人员交接,确保工单“零差错”;制定诉求办理工作机制,创新“三色预警”督办,分级分类明确办理时限,推动诉求从“线下跑办”向“一线应答”转变。今年来,全区12345热线诉求件及时查阅率100%,批转准确率99.45%。二是聚焦专项深办。成立工作专班,建立健全12345热线风险扬言类诉求台账登记机制,专人每日分析研判、动态跟踪服务重点人群,预警提醒极端风险扬言类诉求并移送线索35件,办理风险扬言类诉求215件,办结率100%。构建“中心派单—部门处置—社区回访—业主评价”闭环流程,推出“红黑榜”公示制度,推动办件从“固本强基”向“精准施策”转变,解决小区公共收益公示、停车位管理等17项共性问题。三是聚焦未诉先办。建立“平台+热线”预警机制,提前发现并化解马拉松赛事交通拥堵、事业单位考试前道路疏通等群体性矛盾隐患3起。定期分析热线数据,制定共性问题清单,提前谋划解决措施,定期发布热点问答,抢答民众诉求,做到“未诉先办”,推动问题从“被动接单”向“主动治理”转变。今年来,节前薪资纠纷和极端天气造成的道路积水、交通堵塞等基层高发问题诉求工单数量较同期分别实现压降24.5%、45.2%。
(泉港区效能办)
发布于:北京市亿策略配资-配资软件app-今日配资-配资网哪个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